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于2020年3月12日發布的《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發展綱要》指出,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的“智能化”是城軌交通技術發展的主方向,是城軌交通不失時機地適應時代發展大趨勢、貫徹落實《交通強國建設綱要》的行動體現。
在此背景下,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“交控科技”)受邀參加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主辦的“2020智慧城軌發展-上海論壇”,會上劉超副總裁代表交控科技對新一代智慧城軌系統進行了解讀,并和與會嘉賓就此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。
交控科技副總裁劉超發表主題演講
新興技術為城軌交通賦智、賦能
伴隨著人工智能、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迭代演進,城市軌道交通需要加快與這些技術深度融合,交控科技希望通過城市軌道交通+5GAICDE(5G通信、AI人工智能、IOT物聯網、Cloud Computing云計算、DATA大數據、Edge Computing邊緣計算)的技術,構建智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(Smart Metro System, SMS),形成人、機、物的全面互聯,為相關方賦能,推動整個城軌交通行業向數字化、網絡化、自動化、智能化發展。
構建智慧天樞平臺,打破信息孤島,聚攏創新資源
目前城市軌道交通呈網絡化發展,形成了采集節點過億的龐大復雜系統,“集約化”是智慧城軌發展的重要方向。交控科技研發的“智慧城軌天樞平臺”是基于云平臺的延伸發展,疊加工業互聯網+移動互聯網技術,實現統一采集、處理、傳輸的智能中樞。天樞平臺通過統一總線以及跨專業數據廣泛互聯,將擺脫之前的信息孤島,以及各個業務系統之間單獨建立數據通道的重復工作情況。平臺通過彈性、開放的資源分配及池化管理,各類創新應用將以APP的形式在平臺集成,實現技術、經驗、知識模型化、軟件化、復用化,最終形成資源富集、多方參與、合作共贏、協同演進的城市軌道交通產業生態。
用數據說話,實現全局、全過程優化決策
在數據廣泛收集、共享的基礎上,交控科技的SMS系統將構建一個“城軌大腦”,將海量數據進行融合,對歷史數據及實時狀態進行學習,結合軌道交通行業的專業知識,通過狀態大數據與推演模型的共同作用,實現多目標最佳平衡的最優規劃決策,實現從“固定、計劃調度”到“精準、按需、動態調度”,“預防性維護”到“預測性維修”的轉型,達到更高效、更靈活的使用和管控城軌交通資源的目的。
從單車智能向多車智能轉變
針對于智能列車,交控科技認為一方面要參考人工智能的方法,像人一樣感知、決策、執行、學習,實現類人化智能駕駛;一方面應當通過V2X(車-車、車-地、車-軌),實現車-車、車-地、車-云的感知、控制和安全協同,將列車從單車智能過渡到車隊/車軌/車云協同的多體智能(Multi-agent)。群體智能列車通過實時的信息共享以及多個體協同協作,以具備動態改變自身“組成”的能力,實現非接觸式編隊動態運行,響應乘客各種出行的需求。
乘客出行“觸達化”
智慧城軌系統在未來將具備自調整能力,通過互聯網社交網絡,根據乘客的需求做動態化決策。乘客將可自主選擇軌道交通出行的地點、線路、時間及方式,無縫并直觀地選擇目的地、出行方式及途中多樣化活動服務。列車也將轉變為集“出行、娛樂、工作、社交”為一體的智能空間,滿足乘客在旅途中的不同需求。
未來展望
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旗幟掀起的智能化革命,讓全社會認識到基于萬物互聯的智能化技術能夠帶來顛覆性的改變,也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提供了一個實現全面數字化、智能化、智慧化轉型的寶貴契機。交控科技愿與行業同仁一起,堅持以《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發展綱要》提出的一手抓智能化、一手抓自主化建設智慧城軌作為工作主線,在協會及廣大業主的引領下,經過15年的努力,共同實現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的宏偉藍圖。